生产管理网,更全更专业生产管理知识!

大野耐一在丰田的改善历程

来源:精益改善杂谈 发布时间:2020-03-09 标签:丰田(14)改善(16)大野耐一(1)大野耐一圈(1) 作者:王聪

本文有2728个文字,大小约为12KB,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浏览:
大野耐一
大野耐一(1912-1990),1932年毕业于名古屋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科。是现代所有管理理论创建者中,学历最低的一位,被称为:“穿着工装的圣贤”。
大野耐一在丰田的改善历程,与小说《目标》中的罗哥很相像,不幸的是,大野没有钟纳这样的老师,幸运的是,大野成为了自己的钟纳。

第一次改善:排产从月计划改变为日计划
1943年,因二战的战争需求,大野耐一从丰田纺织调入丰田汽车公司。 1945年,日本战败,丰田公司和所有日本企业一样,面临着破产的边缘。当时丰田汽车每月只有300台的产量,月计划在下达后,一辆卡车全部完成需要很长的周期,本就流动资金严重紧张的丰田汽车,实在无法承受需要历时数月才能变现的生产周期。大野耐一对当时的丰田生产进行了第一次改善。
为了能够将制造的产品快速变现,提高资金周转,他缩短了计划周期;将一个月的生产计划细分至日计划,确保了丰田的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按市场需求分批完工,并得到销售回款。这就是小批量,准时化生产的雏形,追求订单在最短时间内交付。

第二次改善:实施人机分离,发明“夹具”
1946年,大野耐一意识到,仅仅通过计划的调整,并不能彻底改变丰田的现状,于是大野耐一向丰田喜一郎请命,专门成立“工作研究部”,对丰田汽车的生产进行系统的研究。
为了能够提高员工的效率,减轻员工的劳动强度,大野耐一开始研究如何解放员工的双手,于是世界上的第一套“夹具”出现在丰田汽车的工位上。

第三次改善:推行“自働化”
1947年,当大野耐一成功的解放了员工的双手后,受1924年丰田的创始人---丰田佐吉发明的“丰田自动织机(G型)”的启发,大野耐一开始研究如何让机器自我管理,自己发现异常,实现像自动织布机那样的“自働化”。随着“自働化”的推广,当员工可以不再看管机器的时候,丰田逐步实现了一人多机的标准作业。

第四次改善:局部改善进化为系统改善
1948年,通过大野耐一对生产系统的改善,丰田实现了历史上产量的突破。但同时,丰田资金链也因此断裂,丰田喜一郎不得不寻求资金注入,被迫同意了投资方的裁员计划,这是丰田历史上的第一次裁员,也是至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裁员。
大野耐一傻了,他的改善,成为了引发企业倒闭的罪魁祸首。
大野耐一在痛苦中深入思考,他发现,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却由于高效的作业及产量,造成了企业库存的极剧攀升。这些库存,导致了灾难性的流动资金短缺。同年,大野耐一提出了全局观,即:整体效率与局部效率、表面效率与实际效率、可动率与稼动率。

第五次改善:新名词“提前期”
1950年,由于丰田的效益未能好转,丰田爆发“大更义事件”(大罢工),丰田喜一郎引咎辞职,大野耐一非常内疚,将丰田喜一郎的离职,归咎于自己工作的失职。更加深入探求对生产体系的改善。他反复研究,企业没有钱,无法再承受批量制造带来的库存风险,那么如果客户要多少,我做多少;什么时候要,我就什么时候做出来,以此倒推生产的开始时间呢?这样既能迅速变现,亦可减轻资金链压力;可是如何才能实现“准时开始,准时完工,要多少,做多少”呢?
在大野耐一面前出现了三个无法跨越的环节:a、技术准备流程,b、物料准备流程,c、生产制造流程。大野耐一根据这些工作,设计了“时间轴”。自此,在丰田的字典里又出现了一个新词“提前期”。

第六次改善:引入“全员参与”
1951年,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一直受二战管制的日本汽车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丰田得到了美国32000台的巨额订单,并引进了美国军标。之后,丰田汽车还拿到了轿车制造许可证。同年推行“动脑筋,提方案”制度;即现在的“全员参与”。

第七次改善: 实现准时化生产
1952年,因为丰田汽车的复苏,大野耐一也终于将丰田喜一郎迎回了社长的宝座,但由于脑溢血,丰田喜一郎在复职5日后逝世。
1954年,大野耐一受到美国超级市场的启发,在日排程和提前期的基础上,将准时化生产的理念,转化为看板拉动的具体措施。准时化和自働化至此成为了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

第八次改善: 导入TQC,获得戴明奖
1957年8月[皇冠]出口美国。在国内受到好评的[皇冠],在美国由于长时间高速行驶的严竣条件,发生了许多问题,在1958年共召回537辆汽车。当时丰田和美国车在质量上有很大差距,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1960年,丰田引进美国的全面质量管理,并融合进去了方针管理、全员参与等内容,以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为了快速解决问题,丰田公司也对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全面转化为矩阵型结构。同时,着手将企业内的改善延伸至整个供应链,并在“动脑经,提方案”中采纳了取消来料检验及取消原料仓库的重大目标。但是受[皇冠]召回的影响,方案并未在当时得到有效实施。
从1960年到1964年,丰田公司的改善又转回到了质量领域,并由此建立了以TQM为核心的公司管理体制。
经过5年的质量提升,丰田在1965年获得了 “Deming奖”,终于走出了1958年的召回阴影,并重新奠定了在日本汽车行业的地位。
至此,丰田生产方式完成总装,从1946到1964年,前后十八年的时间。

第九次改善: 将自身的成果,推广至供应链
1967年,大野耐一在他们的“供应商大会”上与他们的供应商连夜签署了新的合同,并在合同“第八条”增加了质量责任,奠定了丰田的来料免检基础。
1968年,丰田于3月1日实施了供应商来料免检制度,取消了来料检验职能,来料直接入库;同年9月1日,丰田取消原材料仓库,并实现物料同步产线。自此,丰田的供应链管理基本成型。
上世纪七十年代受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的规模经营遭遇了重大冲击,而丰田却以势不可挡的势头迅速崛起;美国汽车业委托麻省理工大学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日本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并进行了总结归纳,最终通过1990年出版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向全世界推广介绍,随着这本书的畅销,“Lean Production”也在全世界得到承认。

       有很多朋友,将丰田生产方式视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很难在短期内奏效,理由是丰田生产方式经历近十八年才彻底构筑成全面的体系。这样强悍的逻辑推理,让我忍不住提示一句,十八年时间,是大野耐一从理念形成、到方法论设计、再到具体工具试错的十八年。并且在这十八年中,丰田数次死里逃生,这些都说明了丰田方式在战术层面上的强效性。在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经彻底成型并不断发展,认为它不能短期内见效,只能说明还没学透吧。
钟纳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向罗哥学习,向大野耐一学习!

扩展阅读:大野耐一圈

什么是大野耐一圈呢?

在国内外的资料上,最常见到的解释是:“为培养管理人员的观察力,大野耐一会在工厂的地上画一个圈圈,要求他们站在中间,用心观察生产活动,设法找出其中隐藏的浪费,这个圈圈又称为“大野圈”。”那么大野耐一圈是不是这样的呢?到底是怎么回事?又是如何运用的呢?

凝视现场,找出改善之道
这位在工厂地板画圈圈的主管,正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创始人、前丰田汽车副社长―大野耐一;而这个圈圈,也因此名为“大野圈” ( Ohno Circle ) , 是丰田实践现场主义最著名的表征。大野耐―认为,如果不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就不能解决问题不做出改善。


这仹精神传承至今,即使是丰田海外员工,也都会经历大野圈的考验。起初,当事人 往往不明所以,但是当被问及“看到了什么”“对于流程有什么看法”“问题的真正原因为何”时,答不出细节不所以然的当事人,就会明白自己对真实情况有多不了解、对自己的工作有多无知。


这就是大野圈真正的用意,要让管理者通盘且彻底地掌握现场流程不细节,以找出问 题的真正起因,进而做到确实的改善。“在制造业,资料固然重要,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事实’”,大野耐―强调。


不过,找出了有待改进之处,其实才是经理人考验的开端。


选择问题,比发现问题更重要
“为什么挑这个问题?”“你如何确定这个问题值得花心力与时间?”“为何:选择 这个问题,而非其他可能的问题?”,每当丰田的员工在发现问题后提出想法时,主管必定会这样质问他们。


《实践丰田模式》作者杰佛瑞,莱克(JefferyLiker)解释,经理人在前往现场观察发掘问题时,面临的情况通常不是找不出问题,而是问题蜂拥而至,从饮水机出毛病、到几年前发生过的老问题都有。若未妥善筛选不确认,很容易只是针对和实际状况无关的旁枝末节,草率随机地做改善,结果行动做完了,却未达到预期结果,徒然浪费时间。


反复诘问的目的是要仔细思考及评估问题对顾客、员工及公司的影响,并且研判解决问题的益处。经理人必须把所有问题并列,进行轻重缓急的权衡,重要者先处理,轻微者则交代出去,以免落入追求短期绩效的陷阱,而无法长期维持改善后的成果。


寻找问题根源,不囿于自身经验
由上可知,辨识“真正重要的问题”不观察现场同样重要。人们往往习于从自身的经 验、立场来看问题(例如会计部门偏重成本问题、采贩部门则在乎供应链),但这可能都只是问题之一,而不是“真正的问题”。


区辨问题时,丰田会要求主管依据安全性、品质、生产力、成本等基本续效指标,进行全盘思考。这是希望经理人不要只看眼前的事实,而局限了可能的解决方法,戒是误认了问题的整体影响程度。透过在更大的背景脉络中思考,正可以协助辨识出真正的问题。


找出了问题的症结之后,丰田会以下列3个标准做检测:
重要性:在顾客满意度、部门或公司目标的整体考量下,此问题的重要性为何?以生产制造部门来说,“安全性问题”当然是最重要的。
急迫性:有哪些截止期限会受到此问题影响?若未能及时完成,后果如何?
未来倾向:此问题是愈来愈糟、渐有改善或维持原状?在进行比较时,必须考虑到是否需要处理及解决每个问题。


能够理解并显示出问题的后续影响,是经理人在“选择问题”时最重要的思考。如此, 便能确保资源分配、问题解决的先后顺序,集中在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问题上。


丰田实施的现场主义,“观察现场”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在于激发深度的思考做决定。 “一提到品质,就应该马上看出哪里不合格;一提到数量,就应该立刻说出是按计划进行, 还是落后于计划。如果能做到这样,问题就能立刻查明,大家就能想出改革方案。”大野 耐一这番话,充分传递了丰田贯彻现场主义的用意。


从本质上来讲,精益生产是一种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生产所需要的资源、降低企业运营 成本为目标的生产模式。它根据市场不同的需求变化,灵活地、快速的调整生产目标,并依靠精密细致的管理,组织进行生产,从而“彻底排除浪费”现象,防止因生产过量造成企业利润的降低。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生产管理网立场。

近期活动

更多 >

热门文章

  • 作业标准化(SOP)流程
    作业标准化(SOP)流程

    作业标准化(SOP)流程

    什么是SOP?所谓SOP,是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 ,即标准作业程序。(1)是以文件的形式描述作业员在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操作步骤和应遵守事项;2)是作业员的作...

  • 安东(Andon)系统
    安东(Andon)系统

    安东(Andon)系统

    Andon系统(中译安灯或暗灯系统)源自丰田公司,是一款重要的车间现场管理目视化工具。Andon系统汽车公司,用来实现“立即暂停制度”,以即时解决质量问题(而不是下线返修),达

  •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则与要素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则与要素

    精益生产管理的原则与要素

    精益生产的五大原则 如果把 精益生产管理 的理念总结为精益思想,从整个价值流上对精益生产管理进行了更深层次研究。可以发现精益生产管理有五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 一、正

  • 什么是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
    <strong>什么是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strong>

    什么是柔性化生产、柔性制造

    柔性生产,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一般是指企业整体活动方式,包括所有制造过程与经营管理过程。伴随着

  • 准时化生产方式
    准时化生产方式

    准时化生产方式

    准时化生产方式JIT,准时生产,又译实时生产系统,简称JIT系统,在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指企业生产系统的

  • 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生产来料及仓库问题点 1、来料不良多。 2、来料不良信息未及时反馈给供应商。 3、缺乏有效手段促进供应商改善。 4、供应商来料数据未有效统计与可视化。 5、仓库呆料过多。

推荐文章

  • 基础工业工程--流程程序分析
    基础工业工程--流程程序分析

    对产品或零件加工制造全过程中加工、检查、储存、等待和搬运所进行的分析。获得生产流程、设备、方法、时间等方面的资料,以便制定恰当的生产计划;为进一步制订改进方案提供

  • 价值驱动——精益生产的知行合一
    价值驱动——精益生产的知行合一

    通过现场演练,掌握工厂系统化经营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 掌握凝聚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的方法,养成精益生产的工作习惯; ● 明确精益生产中的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懂得共赢并

精益生产如何正确理解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准时化生产方式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中的自働化

现场管理

更多 >